|
近年来,编程成为了当下在少儿教育领域很流行的一个词语。很多家长看到国家政策的重大利好,都想让孩子提早接受系统的编程教育。那么,学习少儿编程到底是真有其价值?还是只是此行业教育者的虚假宣传和家长们的盲目跟风呢?
提到少儿编程,我们得从STEAM教育说起。
教育部曾屡次就STEAM教育发文:从教育部发文到国务院提出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,可以看出,国家已经越来越重视STEAM教育((Science),技术(Technology),工程(Engineering),艺术(Art),数学(Mathematics)字母简称,意为集科学,技术,工程,艺术,数学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)。文中提到要“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,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,逐步推广编程教育,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、游戏的开发和推广。”由此可以预测,编程教育进入中小学课堂的实施进度将会加快。
学习编程已是大势所趋。
但同时,国内很多家长对少儿编程教育仍存在很多的误解。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:
1. 孩子太小,学编程太难;
英国孩子从5岁开始就接触编程课程,美国则更早。编程的入门阶段,目的在于先让孩子了解简单的编码逻辑。一般来讲,孩子从4岁就可以开始接触一些简单的编程游戏。比如Code Karts,Box Island、LightBot Jr。孩子可以用指令控制一个角色到达终点,绕过一些暲碍物,用循环来完成重复任务等,低龄的孩子的接受度都很高。
6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开始接触图形化编程,这个主要在于培养编程逻辑。孩子可以利用一些可视化编程工具来完成一些复杂的任务,比如 Scratch、Appinventor等。也可以挑战一些复杂的编程游戏,比如Cargo-Bot、 Human Resource Machine等。
10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开始学习真正的编程语言了。比如 Swift、 Python等,尝试编写一些软件,初步学习算法、数据结构以及面向对象编程。也可以尝试一些硬件编程,比如用 Arduinof做个小机器人。
编程知识越早接触越有优势。编程语言的学习类似学习第二语言,孩子越早接触编程概念(例如排序、循环、条件语句),越能深入、形象理解这些概念。
所以,学习编程是宜早不宜迟的事。
2. 编程就是敲代码,枯燥乏味,孩子不会感兴趣;
少儿编程的课程,不同于高中大学的编程内容,主要是将编程知识融入游戏、软件、动画、故事当中,让孩子们在玩中学,学有所乐,乐中思考。通过课程体验,与授课老师的互动,让孩子明白科学源于生活,编程无处不在。是非常有趣,对孩子很有吸引力的课程。
3. 不从事程序员工作,不需要学编程;
学习编程不是将来就要做程序员,就像学习英语将来也不一定非要做翻译一样。它是一门可以让孩子从小学会编程思维(Computational Thinking),教会他们如何思考,如何利用计算机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学科。学习编程能增强孩子的创新思维和自信心。为了完成挑战,孩子们需要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,在创作出编程作品后,通过分享给家长和同龄人,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。
同样,编程也可以帮助其他学科的学习,提高学习效率。其实学习编程后,孩子们对数学、阅读理解、逻辑思维、科学思维的培养都是很有助力的。
计算机编程是二十一世纪创新的源泉:无论是自动驾驶、人工智能、还是社交媒体的精准营销,无一不用到计算科学知识。而编程是理解计算机原理的核心,也正是算法和应用方面的革新不断推动着产业革新。
少儿编程作为一个教育行业的新兴事物,好坏与否,只有自己去切身参与,去感受,去体会,才能形成自己的正知正见。
所以,摒弃掉那些对少儿编程的误解。带着孩子去探索新的未知领域,他们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!
|
 手机扫一扫,访问本页内容
|